Socket编程是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网络编程方式,使用不同的协议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而代理服务器则是一种充当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中间人”的服务器。它在网络安全、数据处理和访问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Socket编程中,经常需要连接到代理服务器才能实现数据传输,那么如何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呢?本文将详细探讨。
一、观察代理服务器
在Socket编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我们需要查看代理服务器的相关配置信息。我们可以使用命令行工具(如命令提示符、PowerShell等),输入以下命令:
“`
netstat -aon|findstr “1080”
“`
其中,“1080”是代理服务器的端口号。该命令将列出所有使用该端口的进程和其进程ID。我们可以根据进程ID,找到对应的应用程序或进程,并找到IP地址及协议类型等配置信息。
二、使用Socket API连接代理服务器
在Socket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Socket API访问网络。其中socket()、bind()、listen()、accept()等函数用于创建、绑定、监听和接受TCP连接。而在连接代理服务器时,我们需要使用到connect()函数。
connect()函数用于与目标服务器或代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下面是connect()函数的定义及说明:
“`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SOCK_STREAM:表示TCP协议。
“`
其中,sockfd是通过socket()函数创建的套接字描述符。addr是已经填好的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其存储代理服务器的地址信息。addrlen是addr所指向的sockaddr结构体的大小。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如下:
“`
struct sockaddr_in {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INET */
in_port_t sin_port; /*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nternet address */
};
struct in_addr {
uint32_t s_addr; /* address in network byte order */
};
“`
连接方式有两种:
1.直接连接到目标服务器
在直接连接到目标服务器时,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套接字描述符,并将其连接到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到以下步骤:
1. 通过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描述符。
“`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2.准备好服务器地址信息:将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封装到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中。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bzero(&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80); // http端口号
inet_pton(AF_INET, “172.217.25.110”, &server_addr.sin_addr);
“`
3.将套接字描述符连接到目标服务器。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在以上代码中,socket()函数是创建套接字描述符,通过AF_INET和SOCK_STREAM分别指定了地址族和协议类型,0表示使用默认协议。接着,我们通过bzero函数将server_addr结构体变量清零,将其sin_family字段设置为AF_INET表示使用IPv4协议,将sin_port字段设置为目标服务器的端口号,将sin_addr字段设置为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connect()函数建立连接。
2.连接到代理服务器
在连接代理服务器时,我们需要指定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并在连接时通过HTTP或HTTPS协议发送请求。该过程需要用到以下步骤:
1. 通过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描述符。
“`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2. 准备好代理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将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封装到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中。
“`
struct sockaddr_in proxy_addr;
bzero(&proxy_addr, sizeof(proxy_addr));
proxy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proxy_addr.sin_port = htons(1080); // 代理服务器端口号
inet_pton(AF_INET, “127.0.0.1”, &proxy_addr.sin_addr);
“`
3. 将套接字描述符连接到代理服务器。
“`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proxy_addr, sizeof(proxy_addr));
“`
4. 发送请求到代理服务器。
“`
char request[1024] = {0};
sprintf(request, “CONNECT %s:%d HTTP/1.1\r\nHost: %s\r\nProxy-Authorization: %s\r\n\r\n”,
“www.google.com”, 443, “www.google.com”, “”);
send(sockfd, request, strlen(request), 0);
“`
在以上代码中,我们首先根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通过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描述符。接着,我们准备好了proxy_addr结构体变量,并通过connect()函数将其连接到代理服务器。我们可以通过HTTP或HTTPS方式发送请求到代理服务器。
在HTTP协议中,我们需要将请求的类型设置为CONNECT,并指定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及端口号。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HTTP Header信息,如Host、User-Agent等。而在HTTPS协议中,我们需要先进行SSL握手过程,才能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上是连接代理服务器的基本流程。
三、处理连接错误
在Socket编程中,连接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如果连接的代理服务器已经关闭,或者网络连接不可用,都会导致连接错误。在处理连接错误时,我们需要对可能的错误情况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下面是一些可能发生的错误情况:
1. 连接超时
如果连接超时,我们需要关闭套接字并重新打开连接。
“`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proxy_addr, sizeof(proxy_addr))
close(sockfd);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
2. 连接被拒绝
如果连接被拒绝,可能是代理服务器正在忙碌,或者拒绝了连接。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行重连。
“`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proxy_addr, sizeof(proxy_addr))
usleep(100 * 1000);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
3. 连接被重置
如果连接被重置,可能是代理服务器已经关闭了连接。我们需要关闭套接字并重新打开连接。
“`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proxy_addr, sizeof(proxy_addr))
close(sockfd);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
在以上代码中,我们使用了close()函数来关闭套接字。同时,我们使用了usleep()函数来休眠一段时间,以避免频繁的重连。这些处理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Socket编程中如何连接到代理服务器。我们可以看到,连接代理服务器需要明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类型,并通过Socket API函数连接到代理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同时,我们还需要处理可能的错误情况,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Socket编程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Socket编程技术是学习网络编程的必备技能之一。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 C# HttpWebRequest 如何实现SOCKET5代理
C# HttpWebRequest 如何实现SOCKET5代理
具体的代码请参考如下内容
请注意橘歼,不支游伍锋持神晌 WebRequest/WebResponse
C# 实现Socket5代理协议通讯 这里主要讲的是用.NET实现基于Socket5下面的代理协议进行客户端的通讯,Socket4的实现是类似的,注意的事,这里不是讲用C#实现一个代理服务器,因为实现一个代理服务器需要实现很多协议,头大,而且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现成的代理服务器用,性能又好,直接用不好吗?而是用C#来实现客户端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进行Socket5的通讯,这个简单点,一般来说用Socket5就好了,Socket4现在也逐渐淘汰,基本上代理服务器都支持Socket5。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Socket5的代理协议是基于TCP协议之上的,从Socket4扩展上来的,用于提供给其他协议例如HTTP、FTP所作用的一套防火墙协议。(这里做点小解释,实际上应该是SOCKS V5协议,但是目前网上都用Socket5这样称呼,目前本文也暂时这样称) 然后下面简单的说下该协议的内容,具体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基于TCP协议的客户
当一个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希望与一个只能通过防火墙可以到达的目标(这是由实现所决定的)建立连接,它必须先建立一个与SOCKS服务器上SOCKS 端口的TCP连接。通常这个TCP端口是1080。当连接建立后,客户端进入协议的“握手(negotiation)”过程:认证方式的选择,根据选中的方式进行认证,然后发送转发的要求。SOCKS服务器检查这个销余要求,根据结果,或建立合适的连接,或拒绝。是不是有点像FTP?差不多。
握手的过程:
客户端连到服务器后,然后就发送请求来协商版本和认证方法: VERNMETHODETHODS111 to这个版本的SOCKS协议中,VER字段被亏厅滚设置成X’05’。NMETHODS字段包含了在METHODS字段中出现的方法标示的数目(以字节为单位)。简化就是像服务器发送
服务器从这些给定的方法中选择一个并发送一个方法选中的消息回客户端: VERMETHOD11如果选中的消息是X’FF’,这表示客户端所列出的方法列表中没有一个方法被选中,客户端必须关闭连接。
这里我们关注的是 X’00’ 不需要认证和X’02’ 用户名/密码,简化是服务器会返回的前两个字节
会是05 00或者05 02,02的时候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结束后,客户端就发送详细的请求信息。如果协商的方法中有以完整性检查和/或安全性为目的的封装,这些请求必须按照该方法所定义的方式进行封装。
握手完成之后,要进行一个请求连接,这个就是对远程服务器的连接,我们知道当前既然连接的是代理服务器,我们实际上发送数据的对象并不是它,也就是我们要告诉代理服务器去连接真实的某某,现在就是在做这一步了。
SOCKS请求的格式如下: VERCMDRSVATYPDST.ADDRDST.PROT11X’00’1Variable2其中
· VER 协议版本: X’05’
· CMD
· CONNECT:X’01’
· BIND:X’02’
· UDP ASSOCIATE:X’03’
· RSV 保留
· ATYP 后面的地址类型
· IPV4:X’01’
· 域名:X’03’
· IPV6:X’04’’
· DST.ADDR 目的地址
· DST.PORT 以网络字节顺序出现的端口号
SOCKS服务器会根据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分析请求,然后根据请求类型返回一个或多个应答。
ATYP字段中描述了地址字段(DST.ADDR,BND.ADDR)所包含的地址类型:
· X’01’
基于IPV4的IP地址,4个字节长
· X’03’
基于域名的地址,地址字段中的之一字节是以字节为单位的该域名的长度,没有结尾的NUL字节。
· X’04’
基于IPV6的IP地址,16个字节长。
Variable表示该域的长度是可变的。
以最常用的IP表示法为例,加入我们的代理服务器地址是10.10.1.254,现在我们要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192.168.1.2这个IP地址,这里不要看做局域网地址,因为是通过代理进行访问的,
前期传伏皮递了IP对象IPEndPoint destIP;
byte data = new byte;
data=5;data=1;data=0;data=1;//前4个字节
Array.Copy(destIP.Address.GetAddressBytes(), 0, data, 4, 4); //IP地址
Array.Copy(BitConverter.GetBytes(
IPAddress.HostToNetworkOrder(destIP.Port)), 2, data, 8, 2); //端口号
这个data就是要发送的请求了.
代理服务器这边会根据请求,以如下格式返回: VERREPRSVATYPBND.ADDRBND.PORT11X’00’1Variable2其中:
· VER 协议版本: X’05’
· REP 应答字段:
· X’00’ 成功
· X’01’ 普通的SOCKS服务器请求失败
· X’02’ 现有的规则不允许的连接
· X’03’ 网络不可达
· X’04’ 主机不可达
· X’05’ 连接被拒
· X’06’ TTL超时
· X’07’ 不支持的命令
· X’08’ 不支持的地址类型
· X’09’ – X’FF’ 未定义
· RSV 保留
· ATYP 后面的地址类型
· IPV4:X’01’
· 域名:X’03’
· IPV6:X’04’
· BND.ADDR 服务器绑定的地址
· BND.PORT 以网络字节顺序表示的服务器绑定的段口
标识为RSV的字段必须设为X’00’。返回的信息里面都看到,最重要是第二个域,如果为0,就表示成功,这第二个域对于接收到bytes来说是第1个字节,及data.
如果选中的方法中有以完整性检查和/或安全性为目的的封装,这些应答必须按照该方法所定义的方式进行封装。完成这步请求就完成了Socket5整个TCP客户端的连接了,剩下的工作,你就如正常的连接一下向代理服务器发送数据,简单来说这时候你就把代理服务器看成远程你要连接的对象就行了,代理服务器此时就是个透明的网络连接。至于整个C#示例,可以到我的空间下载,这个是博客园文件下载链接。 对于UDP的客户端连接,这里给出协议规范,可以自行进行实验。
在UDP ASSOCIATE应答中由BND.PORT指明了服务器所使用的UDP端口,一个基于UDP协议的客户必须发送数据报至UDP转发服务器的该端口上。如果协商的认证方法中有以完整性、认证和/或安全性为目的的封装,这些数据报必须按照该方法所定义的方式进行封装。每个UDP数据报都有一个UDP请求头在其首部: RSVFRAGATYPDST.ADDRDST.PORTDATA211Variable2Variable在UDP请求头中的字段是:· RSV 保留 X’0000’
· FRAG 当前的分段号
· ATYP 后面的地址类型
· IPV4:X’01’
· 域名:X’03’
· IPV6:X’04’
· DST.ADDR 目的地址
· DST.PORT 以网络字节顺序出现的端口号
· DATA 用户数据
当一个UDP转发服务器转发一个UDP数据报时,不会发送任何通知给客户端;同样,它也将丢弃任何它不能发至远端主机的数据报。当UDP转发服务器从远端服务器收到一个应答的数据报时,必须加上上述UDP请求头,并对数据报进行封装。
UDP转发服务器必须从SOCKS服务器得到期望的客户端IP地址,并将数据报发送到UDP ASSOCIATE应答中给定的端口号。如果数据报从任何IP地址到来,而该IP地址与该特定连接中指定的IP地址不同,那么该数据报会被丢弃。
FRAG字段指明数据报是否是一些分片中的一片。如果SOCKS服务器要实现这个功能,X’00’指明数据报是独立的;其他则越大越是数据报的尾端。介于 1到127之间的值说明了该分片在分片序列里的位置。每个接收者都为这些分片提供一个重组队列和一个重组的计时器。这个重组队列必须在重组计时器超时后重新初始化,并丢弃相应的数据报。或者当一个新到达的数据报有一个比当前在处理的数据报序列中更大的FRAG值要小时,也必须重新初始化从组队列。重组计时器必须小于5秒。只要有可能,应用程序更好不要使用分片。
分片的实现是可选的;如果某实现不支持分片,所有FRAG字段不为0的数据报都必须被丢弃。
一个SOCKS的UDP编程界面(The programming interface for a SOCKS-aware UDP)必须报告当前可用UDP数据报缓存空间小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实际空间。
· 如果 ATYP是 X’01’ – 10+method_dependent octets aller
· 如果 ATYP是X’03’ – 262+method_dependent octets aller
· 如果 ATYP是X’04’ – 20+method_dependent octets aller
参考网址:
关于socket编程 连接到代理服务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